儋洋加速度|海南星之海首批合格产品下线 填补自贸港新能源材料产业空白
2025-06-23
2025年,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,儋州洋浦正全速冲刺,作为自贸港对外开放的“桥头堡”,政府、企业、建设者正同频共振,促进各大项目“不打烊”推进,从海关助企的高效通关,到政府部门的一日办结,制度创新案例不断涌现,企业建设和贸易便捷水平持续提升,儋洋大地处处涌动着开拓进取的动能和一马当先的创新活力。
“儋洋加速度”专栏将聚焦实战一线,记录封关冲刺的奋进足迹,看企业如何抢滩布局,看部门如何优化服务,看政策如何精准落地。在这里我们见证的不仅是“中国速度”,更是自贸港建设 的“儋洋样板”。
日前,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星之海”)位于儋州洋浦新材料产业园的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实现全流程贯通,首批合格产品正式下线。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冲刺阶段重点投产的新能源材料项目,该项目产品的下线填补了海南锂电上游材料空白,并以行业领先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线诠释“儋洋加速度”发展新动能。
投产即冲刺 抢占新能源赛道先机
星之海为海南矿业控股子公司,其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被列入海南省2024年重点项目,从开工到首批产品下线仅用两年多时间,跑出超预期建设加速度。目前,首批产品已启动客户送样认证。“这是打开市场的关键一步,认证结果将直接指导后续规模化生产。”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开茂介绍说。
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自动化、智能化工艺,是目前国内同领域技术集成度最高的生产线之一。“该生产线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稳定性,降低人工成本,更吸引了下游车企、电池厂商的深度关注。”何开茂强调,该项目首次将高端锂电材料技术引入海南,为自贸港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树立了标杆。
政企同频共振 破解“零基础”困局
“作为洋浦引进的首家高端化工材料企业,我们在项目落地初期确实面临人才短缺、配套不足等‘零基础’挑战。”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开茂坦言,“得益于市政府专班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,特别是针对化工企业特殊需求的高效协调,我们有效扫清了推进障碍,压缩了建设周期,保障了项目如期投产。”
据了解,在该项目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,儋州洋浦相关部门持续提供“全周期”精准护航。一方面,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,协助企业从岛外引入核心技术骨干,同步开展本地人才定向培养;另一方面,高效整合园区配套资源,打通项目从审批到投产的关键环节。这种聚焦企业需求、深化制度创新的服务模式,成为儋洋一体化助力重大项目提速增效的生动实践。当前,依托儋洋经济圈一体化优势,企业开办“一日办结”、海关便利化通关等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,为更多项目落地投产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
双线布局 剑指全球市场
根据企业规划,星之海项目将于6月进入产能爬坡阶段,并计划年内逐步提升至设计产能。同时,市场开拓工作也将同步展开,企业将首先聚焦国内市场,推动首批产品的客户认证与送样,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启动国际市场布局。
作为海南省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首个重大突破,星之海项目以其行业领先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线和从开工到投产的“儋洋加速度”,为海南自贸港发展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新质动能。该项目的投产,填补了海南高端锂电材料的产业空白,为儋州洋浦加速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,以及洋浦港国际航运枢纽功能的持续升级,依托自贸港政策红利,星之海项目有望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发展机遇。